书香陇原 | “新旅”修学甘肃的风云际会——读《信仰:新安旅行团1938》
在202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希望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祝他们和全国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两年后的“六一”国际儿童节,读者出版社特别分享《信仰:新安旅行团1938》一书,与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新安旅行团”的革命故事,并祝小读者们节日快乐!
“新旅”修学甘肃的风云际会
——读《信仰:新安旅行团1938》
汪晓军
中共党史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
1935年10月,汪达之先生在淮安新安小学组织“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修学旅行,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理念。他们从苏北淮安出发,经华东、华北、西北、华中、西南,再回到苏北盐城,历时17年,行程5万里,影响广泛深远。中共中央领导人两次给“新旅”和新安小学回信。一次是在“新旅”成立11年的1946年5月,毛泽东复信“新旅”:“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另一次在2021年六一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五(8)中队回信,肯定“新旅”的光荣历史,勉励少先队员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隔半个多世纪,“新旅”年齿已经86年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旅”作为党史一叶,又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信仰:新安旅行团1938》(简称《信仰》)一书,主要记述“新旅”在甘肃的经历。1937年12月初到1938年5月底,“新旅”在平凉3个月,又去兰州3个月。那是“新旅”成立两年不久,他们的修学旅行走过了南京、上海、北平、绥远、宁夏,也曾吃苦受累,也曾挨饿受冻,已经有些经历了。他们走进平凉,来到兰州,放映电影,唱歌跳舞,演话剧,做演讲,6个月时间,既给平凉、兰州带来活泼空气和新鲜思想,也是“新旅”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节。
“新旅”引人注目,是基于这样的环境背景:平凉是国统区,与陕甘宁边区相邻,彼时恰是国共合作初期,两地相安无事,与抗战前线尚远,抗战讯息常有。“新旅”成员宣讲的抗日救亡道理,有趣精彩,牵动人心!尤其这一众少年,有知识,有教养,有本事,能说会讲,能演会唱,他们活泼可爱的样子,印在平凉人心里。兰州是抗战后方基地,也是苏联援华物资转运之所,当然又是另一种景象。如果按照当地人说法,抗战前的兰州还是闭塞落后状态的话,那么抗战以来的兰州便是时尚、热闹、生机勃勃。“新旅”来到这里,电影、集会、歌舞、座谈,如鱼得水,涟漪层层,童声稚音汇入抗日救亡歌咏,风华正茂呼应时代风云。
1938年的“新旅”,标志性的成长记录,就是这一年上半年与中共组织恢复了联系。当初“新旅”在淮安组建,就得到中共上海左翼教联支持和陶行知先生全力资助,在上海时还受中共左翼教联党支部的领导。如今来到平凉,听说陕甘宁边区政府驻陇东办事处就在距离平凉约200公里的庆阳,大家非常兴奋,一致决定派徐志贯秘密去庆阳,汇报“新旅”情况、学习宣传经验、请求成立党支部。中共陇东特委经过研究,决定在“新旅”中考察发展中共党员,特派八路军358旅共产党员牟永春和少共团员苏纯俊随徐志贯来到“新旅”,与大家一同生活、学习、工作,介绍宣传方法,考察团体,帮助建立党支部。自此“新旅”有了党的领导,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虽然依然践行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生活、工作、学习还有了新的意义和更高远目标,每个人的心智、知识及才能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在以后的经历中,也曾遭遇国民党企图收编的凶险,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帮助下,大都成功规避,保持了这个教育团体的正常运行。
本书作者在搜寻和挖掘史料的基础上,集中笔力聚焦“新旅”,注意充分述记彼时兰州的生活形态、社会状况、风土人情,以凸显“新旅”成员成长的氛围环境。记述谢觉哉侃侃而谈、循循善诱,见证“新旅”党支部的成立及新党员入党宣誓;记述“王氏兄妹剧团”本地首演《放下你的鞭子》,并与“新旅”系列抗战话剧联合会演,在兰州兴起话剧热;记述晓庄师范毕业的庄浪人台和中和中共地下党员李友梅主持兰州女子工业学校及附小与“新旅”的合作;记述“甘肃妇女慰劳会”“青年抗战团”等中共地下党实际领导的兰州抗日团体给予“新旅”的支持和配合;记述赛克、王洛宾倾情创作《新旅进行曲》;记述益希卓玛受“新旅”影响成长为一位作家;等等。“新旅”成员还走访兰州“水客子”“筏子客”等底层劳动群众,体会其苦难,感受其痛苦。读者看得到“新旅”少年们的生动行迹,也看得见他们眼里的兰州社会历史形态。
作者史料功课扎实,记述内容“事事皆真实、句句有来历”,还原了彼时兰州的社会历史情状。这样的历史书写,便让1938年春夏“新旅”在甘肃的这一段史实,丰富饱满,生动活泼。
这本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