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 莫高窟的精灵——一千年的敦煌梦
图书信息
王家达 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26-04189-5
定价40.00
长篇报告文学《莫高窟的精灵——一千年的敦煌梦》荣获2012年“五个一工程”奖(第一批次),2013年入选“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第九批次)”项目,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优秀出版物。
《莫高窟的精灵——一千年的敦煌梦》记录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一批知识分子毅然来到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用热血和生命守护莫高窟,研究、弘扬敦煌文化,使敦煌艺术重放光华的故事。有张大千携妻儿不畏路途险阻,从繁华都市一路西行抵达莫高窟,投身壁画研究;有常书鸿及弟子们用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堡垒,用生命捍卫莫高窟、守护珍贵文物;有段文杰、樊锦诗等专家学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超然,献身莫高窟,使敦煌学回到了中国……一批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仁人志士以萨缍那太子舍身饲虎的精神,在神秘莫测的洞窟里演绎了一场人类艺术史上动人心魄的活剧,使敦煌艺术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它不是一般地写知识分子,而是写了一群艺术上的殉道者、精神上的民族魂;它也不是一般地写他们如何吃苦耐劳、默默奉献,而是写出了一条条殉道者们滴血的人生道路。如果我们习惯于把出生入死的战士称为英雄的话,那么这本书里终年埋首洞窟的人也是英雄——我们民族的文化英雄。
王家达
王家达(1939—2016),甘肃兰州人。196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历任《甘肃文艺》、《飞天》编辑部编辑,甘肃文学院专业作家,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作协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甘肃省政协常委,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代表作《清凌凌的黄河水》《敦煌之恋》《所谓作家》《莫高窟的精灵》,其中《清凌凌的黄河水》翻译到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敦煌之恋》翻译到韩国,全国先后有二十余家报刊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华文学选刊奖、人民文学昌达杯奖和敦煌文艺奖一等奖。中篇报告文学《天下第一鼓》获得中国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银磊怀奖。
“七月流火的塞外之夜,星光灿烂,银河倾泻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上,随着晚风在莫高窟和三危山顶上轻轻飘荡。我沿着一条沙梁踽踽而行,大地是这样宁静。一个小时后,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墓碑。红柳梢子随风摇曳着,远处隐约传来羌笛的幽咽。好静的墓园!我抚着沾有露水的墓碑,分明听到自己的心在怦怦地跳动——那都是一些十分年轻的名字啊!他们用自己的血浇灌了敦煌艺术的沃土,沙砾里却只留下他们的躯壳。皓月当空,墓碑上的每一个字都看得清楚。我弯下腰,一个墓碑一个墓碑地看了过去。”
“2010年烈日炎炎的盛夏,我随着这朝圣的队五,来到了心中的圣地——敦煌莫高窟。遥望这座恢弘无比的古代艺术宝藏,我的思绪离开了熙攘的人群,飞向1600多年前的西部荒原……”
“晨风阵阵,铃声悠悠。如哀泣,似幽咽。这低沉肃穆的声音,好像是为常书鸿,为张大千和于右任,为敦煌学的开拓者王国维和陈寅恪,为英年早逝的优秀画家董希文,为和敦煌结缘的沈从文与梁思成,为杰出的日本作家井上靖,为画工洞里的千年孤魂,为静静地安息在我身边的这些英灵,为一切献身敦煌事业的先驱者哀悼、致敬。
“久久不息的铁马风铃,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过去。
“黄沙漫漫,黄沙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