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好书 | 武威,调色盘上的“高级玩家”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是东晋十六国之“北凉”国王沮渠蒙逊召集高僧及能工巧匠开凿的石窟。《北凉录》载,“先是蒙逊王有凉土,专弘事佛,于凉州南百里崖中大造形象,千变万化,惊人眩目”。内中北凉壁画有着典型的西域少数民族特点,风格独特,极为珍贵。天梯山石窟开凿后,沮渠蒙逊先后开凿了张掖马蹄寺石窟、金塔寺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昌马石窟以及安西榆林石窟等,这些石窟被著名考古学家宿白称为“凉州模式”。
天祝朵什森林草原
武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势呈西高东低,局部地形复杂。地形可分为三带,即南部祁连山区、中部平原绿洲区和北部荒漠区。南部祁连山区海拔在2100米4800米之间,山脉大致呈西北至东南走向,气候凉冷,降水丰富。境内祁连山以乌鞘岭为界分为岭南和岭北。岭南有大通河、金强河、松山河、新堡河、石门河5 条水系,系黄河流域。岭北冷龙岭的冰川雪水消融,形成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8 条山水河流,系石羊河流域。岭南岭北风景优美,三峡国家森林公园、石门河国家级森林公园、乌鞘岭风景区、马牙雪山风景区、朵什森林草原、冰沟河森林草原分布其间,可让人们领略雪域高原、藏地草原的别样风景。
白塔寺远景
明朝洪武年间,藏族高僧索南坚参来到凉州,主持重修了凉州白塔寺、天梯山广善寺和天祝白灵寺。留存于武威的“重修凉州白塔寺碑”“敕赐普福寺纪功德碑”“凉州广善寺碑”曾详载其事。
铜车马仪仗俑
雷台出土铜器中数量最多的是一大批形制完整的车马俑。其中有铜马39匹,铜牛1头,铜车14辆,持矛、戟、钺等兵器的武士俑17个,各种奴婢俑28个。这批车马俑中,骑乘者皆为官长,而牵马者则为奴婢,在马身下方刻有珍贵的铭记文字,标明了骑乘者和牵马者的身份,如“守张掖长张君郎君阿骑马一匹牵马奴一人”“守张掖长张君前夫人輂车马将车奴一人从婢一人”等,有些俑身背后也刻有“张氏奴”“张氏婢”等字样,标示其身份地位。这样的文字标注和排列方式在国内同类出土文物中实为罕见。
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年),是后凉国王吕光为佛学翻译家鸠摩罗什修建的寺庙,原名“姑臧大寺”,后因寺内鸠摩罗什舌舍利塔而名为“鸠摩罗什寺”。唐朝时予以重修,《唐敬德碑》载,当时“罗什地基,四至临街”,规模相当宏大。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又经鄱阳籍高僧石洪重修,鸠摩罗什寺建构更加宏丽,布局更加合理,显示出“河西第一寺”的雄浑气象。
泗水明长城
泗水长城遗址是国内汉明长城交会处。古浪境内汉长城南接天祝,北连武威黄羊河,明长城从景泰县至古浪泗水堡接汉长城。汉长城自天祝安远镇马家庄进入县境,沿古浪河东岸穿行,经磨河湾、龙沟堡、下庄子等地跨黄羊川河,越铁柜山,经黄家安门、灰条湾、金家大沟出古浪峡,复沿古浪河东岸,经魏家崖头等地,越过古浪河,经铧尖滩入凉州区境内,古浪境内全长53千米。另有一段长城从土门镇和乐村青石湾组安门起,朝东北方向而下,过大土沟河,又折西北沿沙漠蜿蜒而去,经永丰滩入凉州区境内,在古浪境内长达25千米。
马牙雪山远景
马牙雪山藏语称阿尼嘎卓,终年积雪,形似马牙,因而得名。山岭横亘于甘青边界,主峰白尕达海拔4447米,是祁连山东端最险峻的大山。山势奇特,景色壮观,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呈乳白色,山顶常年积雪银光闪烁,全长80余千米,平均海拔3500米,被当地牧民视为神山。主峰之侧有伦布什则、抓噶尔、史什则等山峰,峰顶凹地有称为天池的高山湖泊,主要有胜乐湖、白胜湖、圣母湖、依恬主湖、法圣赤三角湖等。
今日推荐图书
▼
《走进武威》
程对山 编著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902-6
定价:78.00元
《走进张掖》
张建铭 编著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992-7
定价:65.00元
《走进庆阳》
马啸 编著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903-3
定价:65.00元
《走进嘉峪关》
吴晓棠 编著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994-1
定价:60.00元